查看原文
其他

新闻编辑必知的15条“军规”

庖丁解news 2022-03-17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华文融媒云 Author 姚赣南


戒律一词,原指宗教徒必须遵守的法则,现常比喻为需要限制、束缚言行的规定。


常言道:“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”。凡是一个有抱负的团体,必然会建立一套自己的规章制度,并且严格执行,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。


戒律是禁忌,是不能触犯的。只有明确禁忌,照章办事,才能把握正确方向。


人民日报编辑在实际工作中总结提炼出15条编辑戒律,时刻提醒自己在工作中不失语,不违规,明白何处当行,何处当止,从而使编辑工作有条不紊夜以继日地进行。


这15条戒律可分为4个方面的内容。


一是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:

戒失实、戒炒作、戒跟风、戒增添、戒盲从。


二是不断提升编辑技能与水平:

戒笼统、戒绝对、戒啰嗦、戒迟缓。


三是培养吃苦耐劳、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:

戒抱怨、戒推托、戒随意。


四是努力在工作中创新与做到持久:

戒守成、戒封闭、戒透支。

 

戒失实、戒炒作、戒跟风、

戒增添、戒盲从




这5条戒律都与坚持真实客观报道有关。

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报道中的具体事实必须符合客观实际,经得起核对与推敲真实,是新闻的生命。一些失实的“地雷”常常隐藏于细节之中,不易发现,需要高度警惕。

除了造假之外,一些“采编手段不妥”也会造成虚假新闻的出现。有的随意抓取网上的“猛料”,复制粘贴,未加核实就发表;有的是人没有到新闻现场,事后摆拍,搞“场景复制”,也会造成新闻失实。有些社会热点问题是媒体炒作的对象,为了吸引读者眼球而进行过分渲染。造成失实。

2010年5月上旬,富士康因连发员工跳楼事件而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人民日报社会新闻版的记者、编辑在第一时间给予重点关注,并保持冷静,客观中立,不妄加炒作。通过发表多篇文章,跳出当时众多都市类媒体热衷的“N连跳”的“数字游戏”等框框,用严肃的态度分析这一社会事件,摆事实,讲道理,有分析,有观点,发挥了社会舆论的稳定器的作用。

为确保新闻的真实性,人民日报编辑部门有一条规定,编辑在删节稿件时,凡是增加的内容,即使有“可靠”的信息来源,也必须与记者沟通。在审稿时,严格按照编辑程序审读校对,适度质疑,高度警觉,在出新出彩的同时,保证不出错。
 

戒笼统、戒绝对、戒啰嗦、

戒迟缓




这4条戒律讲的是不断提高组稿与编辑技巧与水平。

有一次,为了写好春运报道,编辑部门与分社记者充分沟通,从一趟农民工专列中写了一位返乡的人。他历时25小时,行程l5O0公里。从上火车一直写到回家吃团圆饭。写出了经历,写出了心情,有血有肉,可读性强,打动了无数读者。

在报道典型人物时,不“选择性失明”,也不“习惯性扭头”,而是看到典型是有情感的,有时会有困惑的,甚至有时有不足之处。这样的典型才是生动丰满、真实可信的,是可敬可学的。

在戒迟缓方面,编辑部提倡讲究策划时效,即用最短的时间,补充新闻皆景,挖掘新闻内在价值,理淸来龙去脉,策划出有时效的深度报道。而要做到这一切,必须有扎实的功底,既用脚去追,又用脑去追。
 

戒抱怨、戒推托、戒随意




这3条戒律讲的是培养吃苦耐劳、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。

夜班编辑常常是“晚九朝三”,有时天亮才能下班,十分辛苦。编辑部的人员说,选择了黑夜,去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。任何时候付出的努力,都是一种积累;任何地方所下的功夫,都不会白费。能吃苦能吃亏,凡事皆可为。能干事能共事,才能成大事。

编辑部提倡勇担“第一责任”,把每一道程序都视为“最后一关”。一篇稿件,从内容的提法到文字,从数字到标点,都要反复推敲,慎之又慎。

按照《编辑规范手册》的工作流程编稿,已成为编辑人员的自觉行为。因为大家知道,这些规定是日常工作经验的积累与总结,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性、针对性,实用性。遵守了,可以少出差错;违反了,必然会受到惩罚。
 

戒守成、戒封闭、戒透支




这3条戒律要求编辑人员不断努力创新并保持韧性。

无论是稿件的采写,选题的策划,版面的编辑,读者的需求无止境,创新便无止境。为此,不能自缚手脚,裹足不前,画地为牢,而是要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,创新观念,创新内容,创新形式,创新方法,创新手段。

2010年6月3日,人民日报以《河南求解四道难题》为题,在文中提出当地求解加快转变的4道难题:钱从哪里来?人往哪里去?民生怎么办?粮食怎么保?文章概括了河南对问题的思考——解难之钥在转变,解难之力在持续,解难之法在统筹,解难之根在创新。这篇报道不但受到读者欢迎,而且引起中央和省级领导关注。认为内容写得好,写得活,新闻工作就是要大胆创新。

编辑部始终保持与外界的顺畅沟通,坚持报网互动融合,在选题策划中保持与记者的沟通,一线编辑记者走进校园,开展“人民日报校园行”系列活动,组织工人、农民、学生、机关干部走进报社大院进行交流。这些措施,体现了开门办报,取得了良好效果。

要创新,要开放,编辑人员必须有一个好身体,又有知识储备。为此,戒律的最后一条是戒透支。休息好才能工作好,才能有持续性。学习不间断,才能“为有源头活水来”。

除身体不能透支外,编辑的知识也不能透支。报社经常组织编辑人员开展沙龙探讨、专题讲座、集体观影、参观交流等。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,以放松编辑人员心情,舒缓压力,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,更出色地完成编辑任务。
 
(作者系人民日报资深记者、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培训部主任)


来源:“华文融媒云”微信公众号

编辑:孙翔


推荐阅读:
在内蒙古做新闻,除了“羊煤土气”,还能这样抓住大热点!
博鳌论坛又双叕来了,看这位女记者教你如何抢鲜与抢先
这位驻外记者,业余办了个自媒体,还成了当地头部公号......
文字记者拍“大片”|无人机为新闻报道插上“翅膀”
如何写出业界高赞的文化报道?巴金、沈从文、冯骥才都成了他的密友……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